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優(yōu)秀的優(yōu)美短文鑒賞學習網(wǎng)站!
【上篇 核心理論】
?。ㄒ唬?/P>
描寫:
?。?)人物描寫:一方面是人物的語言、人物的動作、人物的心理,另一方面是人物的樣子(相貌、體型、穿著、表情)、人物的身份。
心理描寫:1。自己說:主角告訴別人自己的心理,以及主角內心的自言自語。2。別人說:其他人物說出主角的心理。3。作者描述角色的心理。4。讀者自己去體會角色的心理。
?。?)環(huán)境描寫(場景描寫):自然環(huán)境(時間、地點、景物、氣候)、社會環(huán)境(社會背景、風土人情)、環(huán)境氣氛(例如溫馨的小屋)。
(3)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是必要的,而其它描寫有時可省略:
1。省略心理描寫:可以讓讀者根據(jù)角色的處境和言語,自己去體會角色的心理。此外,環(huán)境氣氛也可以讓讀者自己去體會。
2。省略外觀描寫(人物的樣子、環(huán)境的樣子):可以讓讀者自己去構思心中喜歡的樣子。如果作者心中有喜歡的樣子,讀者就要依從作者的設定。
(4)小說中有些描寫,無法直接做成影片:
1。抽象的概括:作者寫“他一天忙得很”是生活描寫,但是這句話是抽象的描述,而不是具體的描述,所以在影片中沒法直接制作出來,但是小說人物說他自己一天忙得很,就能以語言的形式制作出來。
2。不表露的心理:作者描寫“其實他內心郁悶?!边@句話在影片中也無法直接制作出來,但是由角色自述或別人說角色郁悶,就能以語言的形式,在影片中制作出來。
3。人物的身份:作者寫“他是一個老師”,可是影片開場,他走在街上,誰知道他是干嘛的。
(5)小說的三要素:人物、環(huán)境、情節(jié)。
人物:人物的樣子、人物的身份。
環(huán)境:環(huán)境的樣子。
情節(jié):人物在環(huán)境中的語言、動作、心理。
?。ǘ?/P>
第三人稱小說:作者作為局外人,描寫各個角色,他怎么怎么樣。第一人稱小說:作者把自己想成主角,主角自述,我怎么怎么樣。
第一人稱小說的缺點:
?。?)第一人稱小說,不適合拍成電影,劇本都是第三人稱的。
此外,字數(shù)不夠三萬字,也無法做成影片,只夠做小短片。
(2)主角自言自語的說“我怎么怎么樣”,聽著有點怪。
?。?)第一人稱小說,只能以主角的視角,寫主角自己看到和聽到的事情,而不能直接描寫其他人物所看和所聽,限制比較大。
角色:
?。?)按照重要性,角色分為主角和配角。
小說分為主線劇情(主角的生活)和支線劇情(配角的生活),支線劇情用于輔助主線劇情,配角是支線劇情的主角。
(2)正面角色:對主角有益的人,反面角色:對主角有害的人。
反面角色不一定是壞人,例如:愛情競爭中,主角的情敵就是反面角色。
反面角色可能變成正面角色,正面角色也可能變成反面角色。
?。ㄈ?/P>
敘述順序:
?。?)先后順序。(最常見的形式)
?。?)倒序:回憶過去。時空倒流:回到過去。
?。?)插敘:插入支線劇情,用于輔助主線劇情。
?。?)分敘同時發(fā)生的事。
關聯(lián):
?。?)居中關聯(lián):
大家都圍繞著一個事物,而形成關系。
1。居中于場所:公共場所(例如學校),把原本不相關的人聚集在一起,從而彼此相識。
2。居中于人:主角是故事的中心,所有角色都圍繞著主角。
3。居中于物品:很多人都為爭奪某一寶物,而形成競爭關系。
4。居中于目的:很多人為了共同的目的,而組隊合作。
?。?)前后關聯(lián):
事件的產生需要原因和前提條件,事件又會產生后果,這就是前后關聯(lián),形成鏈式發(fā)展。
從道理(理性、邏輯思維)而言,原因產生結果,但是從情理(感性)而言,愛一個人不需要原因,一見鐘情就愛上了她,再例如順著感覺走,也不需要原因,可見情理不強調原因,而強調情感自發(fā)的去做事,所以道理和情理的前后關聯(lián)規(guī)律是不一樣的。
?。?)樹狀關聯(lián):
一個事件,可能引發(fā)多種不同的后果,形成一對多的樹狀關系。多種原因都可能導致一個事件,形成多對一的樹狀關系。
多個前后關聯(lián)組成樹狀關聯(lián)。例如:失戀了,被人安慰。失戀了,去散心。這兩種前后關聯(lián)合并成樹狀關聯(lián):失戀了,被人安慰,或去散心。
?。?)小說各部分要緊密關聯(lián),但是過度的關聯(lián)和巧合的關聯(lián),讀者感覺假。
例如:去公司面試的路上,救了個人,正巧是公司老板的妻子,所以面試就通過了。這樣顯得很假。
(四)
巧合變因果,就要用伏筆:
小說中,巧合寫的太多,讀者感覺很假。伏筆就是先制造原因,從而引發(fā)后面的結果,這樣結果就不用以巧合或偶然的形式出現(xiàn)了,也就是把巧合變成了結果,而伏筆制造了導致結果的原因。
例如:男主角路上碰見壞人,而一個武林高手正巧經(jīng)過此處,幫助了男主角,這樣寫,讀者感覺怎么這么巧。應該改為伏筆形式:男主角去看武林大會,武林高手也要去參加武林大會,這就是伏筆(設置前因),那么武林高手在路上碰到男主角,就是自然而然的事(前因產生的后果),而不是巧合。
伏筆意味著小說并非總是前面的劇情決定后面的劇情,有時是后面的劇情(后果)決定前面的劇情(所需的前因),于是回頭補加前因(設置伏筆),所以要反復修改小說。
實與虛的結合:
實:小說中,角色實際經(jīng)歷的生活。
虛:小說中,角色的幻想、猜測、夢境。例如:作者描寫了一段內容,讀者后來才知道原來描寫的是主角的夢境。
支線劇情輔助主線劇情:
?。?)配角做的事(支線劇情),幫了主角:
例如:除妖師(主角)上山除妖,但不知道妖在哪里。設個支線劇情做鋪墊:兩個村民上山砍柴,一人被妖抓,一人逃下山。然后再回到主線劇情:除妖師遇到逃下山的村民,那個村民告訴除妖師妖怪在哪。這樣配角給主角提供信息,幫助了主角。
?。?)配角遇到糟糕的事(支線劇情),需要主角去幫忙:
例如:配角住賓館,忘帶錢了,只好打電話叫主角去幫忙。
?。?)側面描寫:作者不直接描述主角,而是讓配角說主角怎樣,也就是用配角來體現(xiàn)主角。
單側面描寫:單一的支線劇情輔助主線劇情。例如:配角們聚在一起,談論對主角的看法。
多側面描寫:多個支線劇情輔助主線劇情。例如:主角的行為,改變了很多配角的生活,分別描寫各個配角生活的改變,也就從多個側面描寫了主角的行為。
(5)配角的經(jīng)歷交代故事背景:支線劇情作為故事前奏。
例如:配角進入客棧,被妖怪吃了,隨后除妖師(主角)進入客棧。這樣配角就先交代了故事背景(客棧的情況)。
?。?)主線劇情可以引出支線劇情,支線劇情也可以引出主線劇情:從一個人物(配角)引出另一個人物(主角),從一個故事(支線劇情)引出另一個故事(主線劇情)。
例如:幾個配角去看表演,路上談論主角表演水平高,配角們到了劇院,主角就登場了。隨后故事描述主角,不再提之前的配角了。
?。?)支線劇情不是必要的,而且支線劇情不能寫的太多,否則喧賓奪主。
?。ㄎ澹?/P>
劇情發(fā)展的動力:
(1)主動:
內心情感自發(fā)的表現(xiàn),從而主動的去做事。有事可做,才有事可寫。心中有美好,就會自發(fā)主動的做美好的事,心中癡情,就會自發(fā)主動的做癡情的事。
?。?)被動:
1。問題來了,不得不解決問題,這就有事可寫了。
人生就這樣,過段安穩(wěn)日子,問題就出來了,解決問題后,恢復安穩(wěn)的日子,過不了多久,新的問題又會出來。
2。矛盾來了,就會陷入矛盾斗爭和化解矛盾,也就有事可寫。
哲學上講矛盾是推動事物發(fā)展的根本動力,矛盾也是推動劇情發(fā)展的動力,因為有矛盾,就要矛盾斗爭(例如愛情競爭、利益斗爭),從而要做很多事,這就有東西可寫。矛盾雙方,最終一方戰(zhàn)勝另一方,矛盾化解。
維持矛盾:有些讀者看小說,替主角著急,希望矛盾趕快化解,可是有些矛盾化解了,小說也就結局了,所以要維持矛盾,使矛盾不要輕易化解,因此對于作者而言,既要構思怎樣化解矛盾,又要構思怎樣維持矛盾。
正要解決矛盾或問題,遇到阻力,或忽然被事情打斷。
?。?)準備工作:
事件的產生(觸發(fā)),都需要原因和前提條件。作者寫事件之前,先給這個事件添加原因和前提條件,這也是劇情的一部分,叫做準備工作。
劇情回環(huán):
安穩(wěn)生活(問題和矛盾還沒出現(xiàn))-有麻煩的生活(問題和矛盾出現(xiàn)了)-回到安穩(wěn)生活(解決了問題和矛盾)?,F(xiàn)實生活中也發(fā)生著各種回環(huán)。
情感的升溫與降溫:
四階段:陌生人-認識的人-好朋友-戀人。(向右發(fā)展是升溫,向左發(fā)展是降溫)
逐漸升溫:如果寫女主角第一次見到男主角,立馬成為他的女朋友。這樣情感升溫就太快了,缺乏情感升溫的依據(jù),顯得太跳躍、不合理。
?。?/P>
合理和真實感:
合理是小說的基本原則,就是符合情理和道理。就算寫的不好,起碼要寫的合理,不要給人感覺荒誕。
要有真實感,就要合理、現(xiàn)實、少用巧合,生動、細膩的描寫。
設置懸疑,吸引讀者的好奇心:
?。?)從懸疑到真相:先設置懸疑,吸引讀者的好奇心,逐漸揭開謎團。
(2)從真相到懸疑:先說真相(故事結局),然后回憶逐漸消除懸疑的解謎過程。
?。?)半真相:先把真相說一半,留有懸疑,然后回憶原因,最后說出真相的另一半,構成完整的真相。或者,先把最終結果說一半,而另外一半的最終結果,劇情的當前階段還無法確定下來,是個懸疑,要等劇情發(fā)展到最后,才能確定下來。
意料之外,給讀者驚奇:
卓別林有句名言:“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(chuàng)造意想不到的東西。假如我相信觀眾預料我會在街上走,那我便跳上一輛馬車去?!?/P>
意料之外,但要情理之中,不要荒誕。
對比:
?。?)同樣的事,在不同人身上的區(qū)別。
例如:女主角家庭條件好,桌子上有豐盛的飯菜。隨后的畫面中,男主角家庭條件差,座子上只有一盤菜。這樣就形成一個明顯的前后對比。
?。?)同樣的事,再次出現(xiàn),往往會有不同,不同的方面形成前后對比,令人感慨。
例如:故地重游,物是人非,風景依舊沒變,但是人老了。
(3)欲揚先抑,欲抑先揚,前后形成明顯的對比。
例如:正面角色開始很落魄,后來很榮耀,而反面角色開始很榮耀,后來很落魄。
有些情感是激發(fā)出來的:
例如:男主角不敢表白,有一天,看見女主角跟別的男人在一起,男主角受刺激,鼓起勇氣去表白。
體現(xiàn)人物到底怎樣:
一個人到底怎樣,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看不出來,需要一些特殊的事情來體現(xiàn)這個人到底怎樣。
危難和誘惑考驗人心:在危難和誘惑面前,壞人暴露出自私自利的真面目:大難臨頭各自飛,或為利益而不惜損害朋友。而好人證明了自己的好:在危難面前,不拋棄所愛的人,在誘惑面前,選擇所愛的人,而舍棄巨大的利益。
以小見大:有些小細節(jié)能反映大問題,所以細節(jié)不代表真的小。
例如:有人送主角一把小椅子,這樣寫來體現(xiàn)主角窮,連把椅子都要人施舍。再接著寫主角家里只有十幾平方米,沒有地方放置這個小椅子,只好還回去,又一次用椅子體現(xiàn)了主角的窮。讀者就會想:為什么主角這么窮,隨后故事說明了原因,主角賣掉了自己原來的大房子,省吃儉用給妹妹治病,體現(xiàn)主角的偉大。主角的偉大就用一把小椅子表現(xiàn)了。
小說要有吸引人的故事簡介和精彩的故事開頭,否則讀者看了故事簡介或故事開頭,覺得沒意思,就不會繼續(xù)往下看了,那么后面寫的再好都沒用。
暗示和借喻:
例如:男女主角看一部戲劇,戲劇的內容演的就是男女主角未來的發(fā)展。
作者不要在暗示和借喻上花太多心思,因為讀者未必能體會的到,但是體會到之后,就覺得文章很有內涵。
哲理性:
帶點哲理,小說的內涵就提升了。不要用枯燥的哲理論述,而要用事情體現(xiàn)哲理。
小說中人名、地名太多了,讀者會消化不過來。如果跨度太大,讀者可能記不起來很早出現(xiàn)的人名和地名。
不要用真實且知名的人名、地名、機構名和公司名,以免惹上糾紛。
?。ㄆ撸?/P>
情感是小說的根本,而生活方法和寫作方法只是情感的輔助。
怎樣寫出癡情的小說:深深的被她吸引,用深愛和深情去寫,說的每句話、做的每個行為,都體現(xiàn)對她的愛。
完全融入到小說的世界里,而忘記現(xiàn)實世界的自己,身臨其境,腦子中浮現(xiàn)出具體的、生動的影像畫面,獲得真實感。
積累寫作素材:
看小說,要積累寫作素材(生活情感、生活方法、寫作方法),以后作為參考和啟發(fā)??葱≌f,主要是記住里面的情感,以及情感之間的關聯(lián)。
【下篇 人物關系】
?。ㄒ唬?/P>
相識:
(1)固有關系:親屬(一出生就注定的關系)。
?。?)都居中于某一事物,而相識:
居中于場所:居中在一個學校,就成了同學,居中在一個公司,就成了同事,居中在一棟居民樓,就成了鄰居,居中在一個社團,就成了社友,居中在一個病房,就成了病友。
居中于人:例如女二號到男主角家玩,認識了男主角的妹妹,她們的相識,男主角當了中間人。
居中于目的、居中于物品。
?。?)信息傳遞而相識:
聽聞某人的事情,心生敬仰,主動去結交。
通過網(wǎng)絡,認識一個人。
居中于場所而相識,是先見到其人,后了解其信息。信息傳遞而相識,是先了解其信息,后見到其人。
(4)偶遇:
偶遇而聊天。例如:坐車時相識。
偶遇而幫助。例如:路上英雄救美。
無意損害到陌生人,道歉后交了朋友。
重逢:
?。?)小時候認識的人,長大后又重逢。
(2)曾經(jīng)幫助過的人,后來又遇到他,并受他的報恩。
?。ǘ?/P>
增進情感:
?。?)說話溝通:戀人之間,很少說話或沒話可說,就會覺得和對方在一起很無聊、沒意思。如果聊天話題,對方不感興趣,也起不到增進情感的作用。
?。?)一起經(jīng)歷美好的生活:約會、聚餐、逛街、旅游、共同參加有趣的活動。
?。?)患難見真情:患難中關心和守護。
?。?)幫助:男孩幫助女孩解決生活困難,男孩幫助女孩實現(xiàn)夢想。
?。?)討好、送禮。
?。?)感動。
?。?)內疚:男女主角鬧矛盾后,男主角受到傷害,這是女主角直接或間接引起的,女主角很內疚,原諒男主角。
?。?)看中對方的優(yōu)點,而欣賞對方。例如:長得帥、人品好、學習第一、比賽第一。
?。?)相似而喜歡:女主角喜歡男二號,卻得不到男二號,男主角的長相、言行、特長都很像男二號,所以女主角喜歡上男主角,把男主角當成男二號的替代品。
?。?0)男二號拋棄了女主角,或做了讓女主角厭惡的事情,女主角的情感就會側重男主角。
表面朋友,實則戀人:
男女主角雖然沒有彼此表白,但彼此感覺到了彼此的愛意,只是以好朋友的身份交往,內心的愛意卻在逐漸加深著。男主角怕表白早了,被拒絕了,以后就不能自由自在的說話了,女孩甚至會刻意回避男孩。
(三)
戀人之間產生矛盾(關系倒退):
?。?)女二號引起的:
女主角看見男主角和女二號親密。
男主角要照顧女主角和女二號,有時照顧好女二號,而沒照顧好女主角。
女二號調撥男女主角的關系。
女二號和女主角是好朋友,女二號懇求女主角放棄男主角?;蛘吣兄鹘蔷芙^女二號之后,女二號自盡未遂,女主角知道后,可憐女二號,所以放棄了男主角。
?。?)男二號引起的:
男主角看見女主角和男二號親密。
男二號調撥男女主角的關系。
?。?)得罪的人引起的:
男主角或女主角得罪了反面角色,反面角色調撥男女主角之間的關系。
(4)好友引起的:
好友誤導或帶壞了男主角,從而使男主角做了讓女主角反感的事。
男主角既要顧及女主角,又要顧及自己的好友,有時顧及了好友,而沒顧及好女主角。例如:男主角約女主角,卻被好友急事叫走,耽誤了約會。
?。?)女主角父母引起的:
女主角的父母看不起男主角,要求男主角達到一定的經(jīng)濟條件,才接受男主角。
(6)男主角自己引起的:
1。糟糕的言行:
有意的:例如愛睡懶覺而遲到,貪玩而不努力學習,抽煙、喝酒。
無意的:例如沒小心損害到對方。
被迫的:例如女二號的父親是男主角的老板,女二號約男主角,男主角不敢拒絕。
2。男主角誤會女主角。
3。忙于自己的事情,而沒顧好女主角。例如:忙著備考,而忘了女主角的生日。
4。男主角出事了,不想拖累女主角,而離開女主角。
?。?)女主角引起的:
女主角誤會男主角。
女主角向男主角提出苛刻或無禮的要求。
男女主角鬧誤會:
?。?)巧合當故意:
女二號摔倒,撲倒在男主角懷里,女主角看見,誤以為男主角故意抱女二號。
如果一個誤會是兩個巧合都發(fā)生才導致的,這種概率很低,解釋巧合,女主角肯定不信。
?。?)女二號主動當成男主角主動:
女二號突然跑過來,抱住了男主角,被女主角看見,其實只是女二號單方面的主動。
女二號看見女主角來了,故意拉男主角的手,或親男主角,讓女主角誤以為是男主角主動。
?。?)眼見不一定為實:
男主角給女主角買了禮物,卻不好意思送,被女二號拿走了,女主角以為男主角喜歡女二號。
男主角不懂給女孩買什么禮物好,讓女二號幫忙挑選,女二號選了項鏈,試戴一下,正巧女主角路過看見,以為男主角給女二號買項鏈。
?。?)搞不清身份:
男主角把女主角的哥哥誤當其男朋友。
女主角把男主角的妹妹誤當其女朋友。
女主角當中間人,撮合兩個配角的愛情,女主角幫女配角給男配角送禮,男主角以為女主角愛上了男配角。
男主角看見女主角和別的男人打一把傘,其實女主角忘帶傘,而那個男人是女主角的鄰居。
?。?)說話省略主語或賓語:
省略主語造成誤會:女主角打電話,幫親戚辦婚禮,女主角的朋友問:“要結婚了嗎?”女主角說是,男主角聽到,誤以為是女主角要結婚了。
省略賓語造成誤會:“我現(xiàn)在稍微有點喜歡了”,男主角以為女主角喜歡上他,其實女主角指喜歡上這個約會的地方。
(6)說氣話:
女主角看見男主角和女二號親熱,一氣之下,刻意親近男二號,并說喜歡男二號,男主角當真了。
(7)說謊話:
女二號問女主角是否喜歡男主角,女主角不好意思,于是說不喜歡,正好被男主角聽到了。
謊話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事:男主角明天給女主角買生日禮物,謊稱明天有重要的事,不能陪女主角出去。第二天,男主角買禮物時,遇到女二號,兩人一起吃飯,被女主角看到,女主角以為這就是“重要的事”。
?。?)被戲弄:
女主角的弟弟來學校看望姐姐,女主角的好友告訴男主角:那個男孩是女主角的男朋友。
男主角和女二號親密約會,被女主角發(fā)現(xiàn):
(1)男主角對女主角謊稱自己一個人在某地,正巧女主角也在那里,看到男主角和女二號在一起。
?。?)玩回來的時候,被女主角撞見。例如:女主角到男主角家找男主角,卻看見男主角和女二號回來。
(3)女主角的朋友看見男主角和女二號在一起。
?。?)女二號告訴女主角,當天和男主角在一起。
(5)男主角和女二號參加公眾活動,上了電視,被女主角看到。
女主角生氣后:
情緒低落,心不在焉,學習能力和特長能力下降,脾氣不好,不理智的發(fā)泄,獨自關在家里不出門,朋友交往減少,失眠,找事情散心。
(四)
四人關系:男主角、女主角、女二號、男二號。
?。?)女主角腳踏兩條船:男主角和男二號都追求女主角,女主角還沒決定好愛誰,所以送禮都是兩份的,男主角和男二號拿到一樣的禮物。
?。?)男主角腳踏兩條船:男主角愛女主角,但是女二號的深情和付出,使男主角對其動心。
(3)兩腳踏空:女主角看見男主角和女二號親熱,一氣之下,決定去愛男二號,正巧看見男二號和別的女孩親熱,女主角感覺兩腳都踏空了。
情敵:
(1)矛盾推動劇情發(fā)展:使主角陷入愛情競爭,從而可寫怎樣競爭。
?。?)平衡競爭:男主角愛的是女主角,既然女二號在愛情上占劣勢,就要在其它方面占優(yōu)勢,從而平衡競爭。如果一方占絕對優(yōu)勢,就沒得競爭了。男主角和男二號也是各有優(yōu)勢、各有劣勢。
?。?)拖延故事結局:男主角最終追求到女主角,故事就結束了,作者為了不讓故事很快就結束,需要加入情敵。
?。?)激發(fā)情感:例如男二號和女主角在一起親熱,被男主角看見,男主角受了刺激,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。例如:鼓起勇去表白、借酒消愁。
女二號的優(yōu)勢:
?。?)女二號比女主角更積極、更努力的追求男主角,比女主角付出的更多。
?。?)女二號更善于討好男主角,更體貼,更留心和滿足男主角的喜好和需求。
?。?)幫助:女二號家庭條件好、身份地位高,容易幫助到男主角。例如:女二號的父親給男主角安排工作。
償還人情:男主角欠女二號人情,受了女二號的恩惠,要償還人情,就要滿足女二號的要求。
(4)以權壓人:女二號是班長或學生會會長,女二號的父親是校長或男主角的老板,所以男主角不敢得罪女二號,只得乖乖的聽從女二號。
?。?)要挾:女二號知道男主角的秘密,以此要挾男主角乖乖聽話。
?。?)深厚友情:男主角和女二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最好的朋友。
?。?)女二號討好男主角的妹妹,希望她撮合愛情。
?。?)女二號模仿女主角。
男二號:
(1)男二號和男主角在女主角面前相互攀比、爭風吃醋。
?。?)立馬消除情敵:女主角單戀男二號,只要寫男二號有了女朋友,這樣女主角就會放棄男二號。
?。?)男主角的朋友就說男二號怎么好,男主角怎么不如男二號,男主角聽了就會改變自己,這也就順從了朋友的驅使。
男主角的朋友:
朋友的愛情經(jīng)驗比男主角豐富,給男主角出主意。和朋友商討,總比自己一個人想要好。
愛情小說中,也有男主角和朋友的友情故事,屬于次要的劇情。
撮合愛情:
(1)男主角討好女主角的朋友,希望她撮合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間的愛情。
?。?)女二號討好男主角的妹妹,希望她撮合女二號和男主角的愛情。例如:男主角的妹妹叫哥哥去吃飯,順便把女二號也叫上。
?。?)假撮合:女二號喜歡男主角,而男主角喜歡女主角,于是女二號主動找女主角做朋友,成為女主角最好的朋友,這樣女二號就可以作為中間人,以撮合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愛情為由,接近男主角,從而和男主角搞好關系,而且男主角要主動討好中間人。女二號以戀愛特訓為由,更近一步接近男主角,特訓時讓男主角把女二號當作女主角。女二號等待男主角和女主角發(fā)生矛盾爭執(zhí)的那一天,女二號就大力發(fā)動愛情攻勢。
朋友們參合男女主角的愛情:
?。?)朋友們看見女主角談論男主角,就問是不是喜歡他,女主角會否認,搞的女主角不好意思。
(2)朋友們把女主角說的話告知男主角,如果傳話不清楚、不完整,就會鬧誤會。
?。?)朋友們撮合男女主角的愛情,例如:大家一起去玩,朋友們都閃人,只留下男女主角兩個人,讓他們單獨在一起。
?。?)朋友們戲弄男女主角,例如:在黑板上寫男主角愛女主角。
岳父岳母:
(1)女主角愛男主角,但是女主角的父親反對,而女主角的母親贊同,女主角的父親聽從女主角的母親。
?。?)女主角的父親更在意男主角的人品或專業(yè)特長,而女主角的母親更在意男主角掙錢養(yǎng)家的能力。
?。?)男主角追求女主角,而女主角的父母向男主角提出了條件,達到了條件,才會把女兒給他。
?。?)男女主角生活在一起,鬧矛盾時,女主角可以“回娘家”,這時男主角會去女主角家求情,并讓女主角的父母幫著說情。
?。ㄎ澹?/P>
反面角色損害正面角色:
(1)誘導:反面角色誘導正面角色做某事,然后反面角色把這件事說成壞的目的。
?。?)假的證據(jù):反面角色制造假的人證和物證,從而陷害正面角色。
(3)歪曲事實:反面角色把正面角色的言行(好事),說成另一個意思(壞事)。歪曲事實需要先有一定的依據(jù),反面角色誘導正面角色做了某事,拍攝下來,或用假的證據(jù)。
(4)夸大錯誤:正面角色犯了一個小錯誤,反面角色利用這個小錯誤,引發(fā)大錯誤,然后把大錯誤責怪到正面角色身上。
?。?)挑撥離間:反面角色挑撥正面角色和朋友的關系,從而使正面角色的勢力下降。
(6)買通背叛:反面角色買通正面角色身邊的人,使其背叛正面角色。
?。?)弱點和把柄:反面角色利用正面角色的弱點來損害正面角色。反面角色握住正面角色的把柄,從而迫使正面角色做某事。
正面角色戰(zhàn)勝反面角色:
?。?)既然反面角色做壞事,正面角色就可以調查和揭發(fā)他,讓法律來懲罰他,朋友知道他的真面目而疏遠他。
?。?)正面角色幫助反面角色(尤其是反面角色落難時),或幫助反面角色的親朋好友,從而與反面角色和好。
(3)反面角色之間為利益而內斗和背叛,兩敗俱傷,不用主角出手,就能戰(zhàn)勝反面角色。
?。?)反面角色平時裝好人,在危難和誘惑面前,暴露出真面目。
?。?)正面角色抓住反面角色的弱點,戰(zhàn)勝反面角色。
?。?)正面角色結識很有能力的人,幫助正面角色戰(zhàn)勝反面角色。
?。?)三十六計走為上計,惹不起,躲得起。
?。?)反面角色只為利益,給他利益,向他屈服,不與他為敵。
快搜